市场研究

“一带一路”统领对外开放 新兴市场投资有望提高
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 | 时间:2017-03-17 | 0

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,“一带一路”再获强调,成为新一年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核心领域。

  3月5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(下称“报告”)的“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”部分,首先提到,扎实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

  3月11日,新任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主题为“改革开放调结构,创新驱动促发展”的记者会上的开场白,提及要以“一带一路”统领对外开放。他对在场记者表示,三年多来,“一带一路”的合作成果超出预期。今年5月中国将举办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中国商务部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筹办工作。

  虽然1月份的数据显示,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数据呈现同比下降趋势。但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司官员梁国勇对第一财经记者称,2017年中企并购会管控比较严格,因为并购对象主要在欧美,对欧美投资规模会减小。但硬币的另一面是,绿地投资(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,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按东道国的法律建立企业,该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归外国投资者所有)会正面增长。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,投资可能会提高。这其中,“一带一路”是重要的原因。

  “一带一路”再获强调

  由于中国企业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(发展中国家为主)大多数为绿地投资,并非受到密切关注的并购,在新一年的增速可能仍会提高。

  钟山在前述发布会上称,过去三年,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,去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.3万亿元人民币,增速超过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。双向投资也在不断增长,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。同样,沿线国家的产品、服务、技术、资本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。

  2013年之后,时任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的工作向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家和活动倾斜。除了外事会见、磋商与走访,召开双边经贸相关会议,还出席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、中国—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等。

  以白俄罗斯为例,作为国际贸易谈判代表,连续多年,钟山除了与白方各级官员会见、协商、共同出席中国-白俄罗斯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会议,还出席中白工业园招商工作专题会议并讲话。

  鼓励有实力企业“走出去”

  过去两年,中企到欧美“买买买”热火朝天的场面,终于在2016年末开始逐渐遇上寒流冲击。

  2016年12月,中国对外投资金额同比骤降近40%,与1~11月同比增长超过50%呈现“冰火两重天”的状态。而今年1月,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,以人民币计,同比下降35.7%。

  钟山在前述发布会上强调,企业对外的正常投资是不会受任何影响的,中国政府一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,参与国际的竞争和合作。也有少量企业“走出去”存在着盲目的、非理性的行为,对此类投资是不鼓励的,还要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。

  中国吸引外资开年也遭遇下滑。2017年1月,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1亿元人民币(约合120亿美元),同比下降9.2%。

  梁国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中国吸引外资面临双重压力:低收入国家竞争造成外资的“分流”效应;工业化国家的政策措施可能加剧外资“回流”。特别是在工资和制造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,如何保持在吸引外资(特别是寻求绩效型外资)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。

  对此,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前述记者发布会上指出,1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确实下降,但2月份外资的数据是增长的。“只从年初的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来判断全年的数,为时尚早。我们对完成全年吸收外资的任务是有信心的。”

  王受文认为,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优势很扎实,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中国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.4%,达到了33万亿人民币。这个巨大的市场对任何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都是具有吸引力的。其次,中国的产业链很齐全,价值链也非常完备,上游下游任何一个产业进来,都能找到相配套的企业。

  1月18日,中国政府网发布了《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》(下称“引资20条”)。相比以往被欧美大力呼吁的中国服务业领域开放,引资20条中引入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引起了更多业内人士的关注。

  相当多业内人士在密切观察政策实际落实的可能性,再考虑下一步决策。引资20条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是“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”。其中第八条称,各部门制定外资政策,要按照《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》(国发〔2016〕34号)(下称《意见》)规定进行公平竞争审查。

  这也是首次在外资政策相关法规中引入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”的概念,意即“破除行政垄断”。